「刑警日志」

第611章 十五年前的往事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611章 十五年前的往事(1/3)

因为如果是前者,说明凶手和被害人之间会有很复杂,或者相对来讲比较熟悉的人际关系。

但是后者,那么就较大概率可能是激情杀人。

从概率上说,凶手和被害人之间很有可能并不认识。

比如因为抢劫,错手杀人之后就地掩埋。

可以说陆川的这个判断虽然看上去简单,但实际上对于后期分析办案方向,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不论遇到什么案子,不论这个案子有多大,从理论上来讲,投入的资源终归是有限的。

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快的侦破案件,就是领导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如果一件案子不能够锁定侦破案件方向的线索,案件的侦破就会非常麻烦。

通常案件发生后,召开案情分析会就是这个原理。

首先要根据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判断出杀人的性质。

从而将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针对某一个方向全力攻克。

比如说这一起案件。

从目前现场的勘察情况来看,埋尸地点很有可能就是第一案发现场。

并且从陆川没有发现尸体有长距离拖行的痕迹。

那就很有可能说明,凶手杀人并不是预先就设计好的。

凶手有不是死者熟人的可能性。

但是,也有可能是死者的熟人和死者临时发生冲突,从而临时杀人。

哪种可能性大?

这就是秦勇需要判断的。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死者失踪时间已经过了15年。

那么,到底是谁给秦勇打的电话?

打电话的人,既然知道这么准确的埋尸地点,他又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打电话?

现场的处理很迅速。

骸骨挖掘之后,陆川做了初步检查,就带回了刑侦支队。

法医那边和现刊办公室有很多设备可以对骸骨进行深入的鉴定分析。

其实绝大多数的骸骨类案件,破案的难点就在于确定骸骨的身份。

这个案件相对来说比较好的一点是,根据骸骨上面的衣著确定了死者的身份,是15年前失踪的张曼玉。

刑侦支队会议室正在召开案情分析会。

张辉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刑警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