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青史之下,百代共闻」

第58章 建文新政 建文新政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58章 建文新政 建文新政(1/6)

【元末政治腐败,老百姓水深火热,朱元璋上位之初就定下许多政策,制定大明治国方略。惩治恶吏,用重典,再来点质朴的经济政策——老朱家的皇帝大概在这方面缺根筋,就没见哪个有经济头脑的。

总说严苛的一代,宽容的二代,乱世已经过去,到二代登基,大家需要一点喘息的空间,不能那么高压铁血了。朱允炆摩拳擦掌,打算来几个大的,改革爷爷统治时的部分弊政。

召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方孝孺的政治向往是“以德为主,以法辅之”;朱标当年是个“性仁厚,于刑狱多所减省”的,朱允炆也继承了这种宽大,与方孝孺一拍即合。

首先是官制上的“归重左班”,朱元璋武力得天下,淮右布衣嘛,读书少得咧。后面对文官态度也就那样,真·“明”文规定不给文官封公侯。

朱允炆则以文臣为重,大开科举,又依据《周礼》更定官制。老爷子当政时文官最高也就正二品,建文帝觉得国家还得文官来治啊,给六部尚书提到正一品,待遇和地位都高一级。官名品级也跟着《周礼》变化,搞了很多繁琐又没用的新名字和礼制。

士人可开心了,好好好,在洪武憋屈了那么多年,可算遇上好时候了。所以说建文在位仅仅四年,有些士大夫却表现得非常忠心呢,就,你们这群武夫根本不明白!

明初朝廷缺人用啊,洪武朝又采用了保举法,但当时文人终究受压制。朱允炆继承了保举的选官,又提高了文官地位。

但我们都很清楚,文武平衡是个挺难达成的事儿,一方加权,另一方也要考虑到才对。但问他对武将有什么安抚措施吗?那还是别提了。】

能提啥啊,曹操无言,明朝开国那批武人大约在朱元璋为孙子铺路时便拔除许多,剩下的尚谨小慎微,建文帝就来了这么一遭。

崇文不是什么坏事,但巧就巧在朱允炆是个特殊的,登基前明祖为他做了许多。如今新一代武将没完全长成,留下的老将看到建文的举动,难道不会心寒?未来平藩王之乱时,这群武将能心无芥蒂地为他搏命么?

王莽大喜:周礼好啊,朱允炆与方孝孺简直是跨时代的知音,只有回到三代传说时的德治,才能真正治国安天下!

他只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历史直播]青史之下,百代共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