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南明二十年」

第38章 军队整编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8章 军队整编(1/5)

呜呜呜,城内的一处寺庙内外,传来了阵阵哭声。距离战斗结束已经过去了三天时间,城外的战场已经被彻底打扫干净,对方的伤员被愤怒的将士们全部处死,高衡动员士兵们在城外挖了大坑,把敌人的尸体焚烧后掩埋。

九月份天气还比较炎热,不要说高衡这种来自后世的人,就是当时的人们也知道,如果尸体一直暴露在城外不去处理的话,会带来严重的瘟疫。他们好不容易从安南人的刀下活了过来,如果被瘟疫一波带走那就太可惜了。

除此之外,己方战死的士兵,因为城内的土地面积狭小,所以同样在城外开辟了一个墓园,将士兵们的尸体掩埋后,用硬木树立起墓碑,大部分的士兵都被亲属或者战友辨认而确认了姓名,只有少数人实在是无法确认,高衡只好做了无名墓碑。

不过有了这次的教训,高衡开始给全部士兵制作军牌,这种习惯不仅仅在后世,古代也非常常见,比如锦衣卫就有姓名牌,按照等级划分,使用不同材质,最次的是木牌,上面是铁牌、铜牌、银牌、金牌。高衡这边可没有这么多材料,所以所有人都是木牌,平日里挂在胸前,若是战死,就可以靠木牌上的姓名来辨认。

不仅如此,高衡还将城内的一座小型寺庙变成了纪念阵亡将士的祠堂。明代安南信仰佛教,特别是北部,主要受到中原的影响,从公元二世纪开始,北传佛教就已经进入安南,所以当时的北方安南人主要信佛,佛寺也是遍布全国各地,每个城池基本上都有,只不过是大小不同罢了。

脱县是个小县城,只有一座小庙,平日里僧侣不过十几人,这次战乱,城内的人口都被赶走,这座寺庙自然也空置了下来。现在没有太多的条件,只能将寺庙暂时借用,改造成祠堂,说是改造,其实也非常简单,不过是将正堂开辟出来,摆上了阵亡将士的灵位,供人们上香祭奠。

若是按照华夏的习俗,人死之后要停尸三天才能下葬,俗称小三阳,是说人死之后三天魂魄才能安息。海外侨民更是注重这样的习俗,但是战争惨烈,很多阵亡将士的遗体已经是面目全非,天气炎热,一定会腐烂,所以提早掩埋。

今日正是小三阳的最后一天,城里的木匠加班加点赶制了灵位牌,高衡让所有人不要去墓地,就在这祠堂中祭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烈火南明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