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华」

315章 雪原上的绞肉机(上)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315章 雪原上的绞肉机(上)(1/2)

在宣镇治所和张家口开过眼界的荷卓,于微明的晨曦中,辨出推车上装载的东西——明人叫作火炮的大管子。

不过,有些车上拉着的好像棉布包一样的玩意儿,荷卓就不知道是干嘛的了。

那是定装弹药包,郑海珠的火器厂一早就从弗朗基人的广东雇员那里“偷师”来,研发实践了几年,定装技术已经成熟,能大大提高火炮的发射效率。

郑海珠驱马上前,打量着炮车与四五人一组的炮兵。

坚定地预判朱常洛不会杀马祥麟后,郑海珠就命自己的侄儿郑守宽,借着给辽东毛文龙送合机铳的海路,北上停泊天津,转辗运了几门四磅炮和崇明炮兵十余人,去到山海关,交给马祥麟的副将,并入川军中,等着在打鞑子的战役中用上。

后金两旗“抢西边”和林丹汗的“讨赏”撞在一起,再经过郑海珠和许三的运筹,罚边宣镇的马祥麟,终于在塞外的雪原上,重新领回了自己的兵。

天光又亮了不少,这片雪地上的人,已经不仅仅能听见远处的马蹄声了,更能望见,滦河边黑压压的队伍,越来越清晰。

马祥麟举着望远镜,用短促的语言与身边坐骑上的男子交流。

男子是个被郑海珠招募到崇明、成为营兵编制一员的辽民,妻儿老小也都死在鞑子的刀下,他与后金有刻骨仇恨。

但此际,这个指挥炮组的崇明军人,看不出半分激动的情绪,他只是不吭声地,但思维高度集中地,接收马祥麟说出口的讯息。

而他的眼睛,则始终盯着几架炮车,确认它们都由炮手们完成了首次装填。

郑海珠也策马来到马祥麟的另一侧,她听到“鞑子已经进了五百步”时,须臾间就感到自己的心好像跃出海平面的红日般,窜到了锁骨间的咽喉处。

这个距离意味着,即使鞑子的骑兵并非用冲阵的速度,他们也会迅速地进入三百步的火炮射程,而这些踌躇满志的强盗们,却未必能在昏暗的光线中,靠目力看清蒙古人的营地外,其实已安放好能送他们上天的杀器。

先前沉默如静夜幽潭的那个炮兵组长,终于大声发令:“捅开药包,点火。”

随着点火杆与火门的亲密接触,“呲……呲……”数声,几门四磅炮的尾部,几乎同时亮起耀目的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明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