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171花生粕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171花生粕(1/3)

第172章 凡是人,哪怕是傻子,他们都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为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或者公司给出一堆改进建议。

然而,建议好发表,但老板却不会予以采用。

能做到老板的位置,他们傻吗?他们不知道弊端吗?

他们心里都明白,甚至可以说非常明白痛点,然而老板和打工仔是两个物种,两者的利益诉求是不一致的。

打工仔想的是舒服一点、高兴一点、工资高一点,老板想的是利润高一点、高一点、再高一点!

有个姓王的老板说过,别整天这捐点、那捐点,最大的慈善就是给打工人多发一点。

这个道理,当事人肯定懂,但发多一点能给自己什么?位置?名声?还是能给自己减税?更关键是不缺工人啊,这个价都抢着进厂,有的是人干!

唐植桐庆幸自己来到的是一个初始年代,庆幸自己没有成为一个农民…

从星期二上班开始,唐植桐开始深入一线,与押运员访谈。

对此,唐植桐带好本子、钢笔,信心满满。信心来源在明年的工业长子某个钢铁企业,两参一改三结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时风靡全国。

列车到站,唐植桐又是帮着卸货、又是帮着拖车。

这一套忙活完,唐植桐又是递烟,又是点烟,姿态可谓是非常之低,但说出诉求后,却碰了壁。

“唐师傅,你把我们想成啥了?”这是语气冲的。

“唐师傅,方科长给换了邮车,我们就知足了,没有其他意见。”这是态度温和的。

“唐师傅,我们有手有脚,有困难能自己克服,不给组织添麻烦,你说是吧?”这是绵里藏针的。

“唐师傅,你是觉得我们觉悟低吗?”这是撸袖子要动手的。

唐植桐听后,没有觉得挫败,反而很欣慰。我们的宣传阵地没有丢,也正是有了这么一群可爱的人,各行各业才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以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欣慰归欣慰,感慨归感慨,工作归工作,该做的还得做。

方法总比困难多。

接下来,唐植桐的目的不变,但转变了策略,从语言表述上进行调整。

“人民群众的通信需求在增长。对,您今天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