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扬州八怪郑板桥(1/8)
在清代,郑板桥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
他对书法艺术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热爱,临摹诸家法帖几乎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部份。
每一个白昼,他都沉浸在那一笔一划中,如痴如醉。
仿佛那些字帖有着神奇的魔力,将他的灵魂深深吸引。
“郑板桥祖籍江西,始祖郑重一。”
“于明初洪武年间定居扬州府高邮州兴化县北城内的汪头。”
“到了清代,兴化县内有三支姓郑人家。”
“一支称为铁郑,一支称为糖郑,一支称为板桥郑。”
“郑板桥就属于板桥郑这一支,因他们居住地有一座古板桥而得名。”
“郑板桥祖上世代都为读书人,是为书香世家。”
“他的曾祖父名郑新万,父亲名郑之本,以教书为生,生活贫苦。”
“康熙三十二年,郑板桥出生在这个书香世家。”
“郑板桥,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常自称板桥道人。”
“郑板桥三岁时,生母汪氏因病离世。”
“后由乳母费氏抚养,继母郝氏也在其十四岁时离世。”
“康熙四十七年,郑板桥拜同乡陆震为师,跟他学习填词。”
“康熙五十三年,二十二岁的郑板桥开始自学画画。”
“第二年,娶同县徐氏为妻。”
“同年九月,出游京师,在北京瓮山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并题跋。”
“康熙五十五年,郑板桥考取秀才。”
“他的生活境况并未因此而改善,加之婚后又生了一子二女,为了一家的生计。”
“于是郑板桥子承父业,于康熙五十七年在真州设馆,当起了教书先生。”
“第二年,他作《村塾示诸徒》诗,抒发自己困顿失意之情。”
“康熙六十一年,郑板桥已到而立之年。”
“父亲与老师陆震在这一年相继去世,给郑板桥打击不小。”
“面对悲苦的境遇,他作《七歌》来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叹。”
“父亲离世,债主上门催债,郑板桥不得不外出谋生。”
“雍正元年,凭借自幼打下的绘画基础及多年的练习,郑板桥到扬州卖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