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烽火狼烟」

第88章 北坡村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88章 北坡村(1/3)

1941年,“王山儿”、“雷震”、“林伯杰”、老蔡、两万五千里等十二人均以堡垒户农二嫂家的亲戚或朋友的身份,在农二嫂家里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筹备安南印支共产组织中央第八次会议。后来安南革命史黄专家介绍说:“这次会议把原来安南印支共产组织的奋斗目标‘以推翻阶级剥削摆在第一位’改变为‘以民族解放摆在第一位’,这是一次在安南革命史上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会议。”

这时的老蔡参与领导创建了一支由印支共产组织领导的游击队,取名为“安南救国军中队”。可别小看这支人数不多的“安南救国军中队”,那可是安南人民军的前身,对安南的革命有着非凡的意义。

老蔡后来组织营救过被华夏民国政府逮捕的爱国创始人,还在安南民主共和国成立时,作为奠基人之一担任过国防部副部长、安南卫国军全国政治委员等职务,领导安南人民军抗法运动。华夏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老蔡担任了安南民主共和国首任驻华大使。

一九四一年五月的一天,安南国高坪省广河县北坡村,动静较大。

跟随爱国创始人来北坡村的有:华夏筑城八路军办事处保卫干事金锐同志,华夏桂南抗日游击队大队长孤独同志,妈港印支共产中央海外联络部副主任阮文同志,印支共产西靖训练营地副大队长武雄同志。还有一名山城国民政府的少校联络官。

三十年前,爱国创始人二十一岁,化名阿三(“三”在安南虽不吉利,但爱国创始人不嫌弃,三哥更是挂在嘴边。),登上一艘名为“拉图什-忒维勒”的法国商船,凭借助理厨师证件携船周游世界。先游一圈法、德、英、美,再转悠一下刚果和阿尔及利亚,后止于港英、澳葡,辐射华夏内地,间或苏俄。船上及远端,爱国创始人做过伙食管理员、帮工杂役、旅馆侍役、烧锅炉工人、照片洗印工及园丁等等。就近驻地时,还做过餐车服务员、中学教师、外国语学校领导、翻译、军人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在巴黎加入法共,获得资格出席共产国际会议;在羊城建立安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获得众同志歃血为盟;在香岛成立安共,瞬更为印支共产组织,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在妈港召开印支共产一大,预留海外中央联络部;二战中来到肤施八路军总部工作,后去春城与山城,为华夏办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走出烽火狼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