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1981」

第四百五十八章 等了好久的技术大神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八章 等了好久的技术大神(1/5)

最新网址:bixiashenghua“通讯设备?李先生你是说电话机吗?我之前做过市场调查,它跟收音机和电视机比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优势”

裴文聪听了李野的建议之后,明显有些意外,因为从一年多前李野让他准备上电子厂开始,他就一直研究从哪种产品入手,但想来想去也没往通讯设备方面想。

反而是收音机和电视机,不但有着非常好的市场前景,也有着非常高的可行性。

在八一年的时候,鹏城就引进了第一家合资电子厂,然后陆续又有了多家电子厂,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从生产收音机开始的。

可别小看这半块砖头大的收音机,其实在此时内地的很多地方,还属于家庭重要电器之一。

八十年代初的内地经济状况,可还没阔绰到家家都有电视机呢!尤其是在内陆某些省份,手电筒都算家用电器。

随身听起码要到十年之后才成为学生们的标配学习工具,这会儿那些刚刚上了高中、大学的孩子,家里人才可能给他买一台收音机。

总之收音机在内地的市场很大,并不愁卖。

但裴文聪现在财大气粗了,看不上收音机这种小玩意儿,在港岛搞了一家电子厂,验证了技术可行性之后,就琢磨着进军内地的彩电市场。

相对于收音机,那电视机就绝对是八十年代的热门产品了。

别看几十年后,电视机的开机率已经跌破30,逼的有人都在大会堂喊冤,但在八十年代,电视机那都不叫卖方市场,因为都不需要你自己卖,只要你有货,有的是人拿着钱排队过来提货。

而此时内地的电视机生产线,都是引进的外国生产线,或者直接引进外国散件自己组装。

比如徽省无线电二厂率先引进了夏普的黑白电视机散装件,经过组装后打造出了“黄山牌”,成了无数人的回忆。

至于牡丹、金星、日立等等,都是引进海外生产线,在内地市场上风光一时。

所以裴文聪就觉得别人能行,自己没理由不行?

世界一流的引进不来,二流的还不行吗?

港岛的电子厂已经准备了很久了,鹏城的地皮都买好了,提前也跟李野商量过几次,可以说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那年花开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