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两路进兵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两路进兵(2/5)

自去年四五月间重建中军后,骁骑军就一直在艰难地扩充着。方式主要是招募亡散人员,另收少量新兵,现在才慢慢积攒到一千八九百骑的样子。

著名的幽州突骑督也重建了。

作为中军内部不隶属于任何一军的具装甲骑,曾经有一千多骑,而今收拢了部分老兵,招募了百余新兵,洛阳武库搜刮了下马铠,只堪堪凑了四百余骑,这次也跟过来了,伴随步兵前进。

邵勋对这支部队比较关心。

因为这是一支能极大威胁银枪军的部队,虽只有区区四百余骑,但冲起来真的很要命,训练不足的银枪军真不一定顶得住。

一万五千步军、两千轻重骑兵,外加超过两万的丁壮夫子,这一路加起来快四万人了,可对外号称十万大军。

“十万大军”花了足足七八天时间才穿过了一百多里的山路,非常之慢。

这条北线道路俗称“新安道”,与南边洛水河谷的“宜阳道”同为潼关通向洛阳的关键道路。

邵勋他们从新安县西十余里的秦赵二故城出发——史上秦、赵两国在此会盟,各据一城,故得名,又称“俱利城”,因会盟对双方都有利。

横穿河谷,进入崤山山道。

当是时也,狭窄之处仅容方轨,无数人员、车马排着队通过,效率极低。

走过东西二崤山的坂道后,进入弘农郡陕县地界,路也只是稍稍好走了些,但仍然是在山区艰难踟蹰。

昔年曹孟德恶南道之险,遂开北道。可北道亦有其险峻之处,着实不好走。

洛阳之地利,可见一斑。奈何每次外兵打到洛阳,既无人自告奋勇到这些险要处列栅戍守,也无人坚守外围关卡,到最后总是让敌军大摇大摆趟过各种险要之处,进至洛阳城下。

五月底,大军抵达弘农,邵勋见到了阔别年余的糜晃。

五月底的宜阳道上,马蹄阵阵,旌旗猎猎,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军在河谷内迤逦西行。

稍顷,数名斥候带着十余匹马飞快奔至一简易渡口。

渡口附近有一老二少三名船工,正坐在树下休息。见到信使之时,立刻行动了起来。

两名少年去解系在树上的渡船,老者则上前迎接。

“我要过河,快!”为首一名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晋末长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