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11章 见闻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311章 见闻(2/8)

切都提前给他规划好了。

他不明白,这么明显的危害,朝廷就看不到?

不过他并没有就此反对,而是采取观望的态度。

少年正是游历天下增长见闻的叶云流。

“还给了二狗子婆娘一张条子,以后他们家他婆娘说了算。”

他对叶云流的解释是:“从既往的政策来看,朝廷是有全盘计划的。”

并当众宣布,让他守孝半年,就启程去朝鲜王国找方孝孺进学。

“尤其是那个摊丁入亩……要搁以前,咱们这些泥腿子不是干活就是服役,哪有时间在这里闲聊。”

但他的曾祖父叶兑却是新政的坚定拥护者。

甲:“话也不能这么说……我七舅姥爷他三外甥的小舅子的连襟的兄弟,在衙门当差。”

但他现在正是进学的年龄,在家耽搁三年很可能一生就耽误了。

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家国天下的概念也逐渐形成。

叶兑提前做好布置,他在孝期外出求学,就是遵守曾祖遗命,是合乎规矩的。

他那位便宜老师方孝孺,也经常从朝鲜王国寄信回来,帮他解答各种疑惑。

比如放宽对人口的限制,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导致各城市犯罪数量剧增。

叶云流却很是不解。

叶家自身也是新政的受害者,受到的约束更大了,缴纳的赋税也变多了。

古代对丧葬看的非常重,作为最受器重的曾孙,叶云流是要守三年孝的。

“还给他的两个儿子特批,如果他再敢胡闹,允许两儿子把他捆起来送官。”

更多的人加入他们的讨论,述说着新政的好。

也因此,叶兑对于曾经当了儒家帮凶,针对陈景恪的事情,充满了懊悔。

“多观察,过上几年还是看不到作用,再反对也不迟。”

然而叶兑自己对部分政策的认识也很有限,甚至无法理解。

对于新政,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乙:“如果真能这样就好了,他婆娘也是可怜人啊。”

周围人都说新政不当人,与民争利,损害百姓利益。

事实上,深受曾祖和老师影响,他对那些名士大儒也很不以为然。

学问确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