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1章 老朱强大的理解能力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51章 老朱强大的理解能力(1/4)

魏国和吴国的操作?

朱元璋隐约猜到了一些,但还是忍不住想听听陈景恪的解说。

朱标则一直在思索,之前他并未关注过货币的事情。

虽然也能理解陈景恪的话,却并不是很透彻。

需要仔细思考,才能完全明白。

陈景恪说的也有点兴奋了,毕竟对面可是朱元璋和朱标啊。

给他们上课,很难不激动。

更何况讲的又是他最擅长的方面——不是金融,而是三国史。

前世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他对这段将星璀璨的历史最是喜欢,专门看过很多相关研究资料。

对这段历史了解颇深。

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人口分布、物价变化、经济结构等等,都有所了解。

如果穿越到三国时期,他觉得自己靠着这些资料,就能混的风生水起。

可惜,他穿越到了并不是很了解的明朝。

“吴国也闹钱荒,他们就弄出了一当五百、当一千甚至当五千的大钱。”

“然而因为准备不足,加上百业凋敝,这些大钱并不为百姓接受。”

“非但没能造福于民,反而加剧了百业的衰败。”

“蜀国直百钱也就在这时候流入,逐渐获得百姓的信任。”

“到了后来,蜀国钱币几乎将吴国本地钱币,挤兑的无法生存。”

前世考古曾发掘了十五座东吴墓葬,出土了大量钱币。

这些钱币里共有三国钱币四千枚,其中蜀国钱币三千九百枚,吴国本地钱币只有五十枚。

丧葬自古以来就是大事,陪葬的钱不可能是劣质品。

由此可见,蜀国钱币在当时的地位。

“魏国的情况更加特殊,魏文帝对钱的了解还不如吴国,他竟然直接废除了钱币,改为以物易物。”

“然而百姓对钱币的需求,并不会因为一条政策改变。魏国不铸造钱币,这个空白就会被别人占据。”

“于是蜀国钱币顺势流入,迅速通行魏国。”

“此时,蜀国只需要不停地造钱,就可以从魏吴两国,买到源源不断的物资。”

“这也是为何蜀国仅靠一州之地,就能接连不断的发起战争的原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