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一五零的另一面」

第222章 慈幼局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222章 慈幼局(1/3)

宋元摸了摸脑袋,他总觉得小汐有时候的思维和他不太一样,但既然已经决定了,他也只能跟着走了。

她如今手上还有不少银两,王会长叫人给她捎过来五万两银票,再加上安王又给了一万两白银“辛苦费”。

第二天,掌柜看到李汐,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李公子,您来了,货物都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装车。”

李汐点了点头,道:“很好,我现在就跟你把货款结清吧,你让伙计们把米搬上车吧。”

掌柜一听结货款,顿时乐开了花,忙不迭地吩咐伙计们开始搬货。

不一会儿,三辆牛车都装满了大米,李汐和宋元则坐在最前面的一辆马车上,准备出发。

车队朝着城南走,差不多一个时辰就到了目的地。

车队向着城南的方向前进,不久便抵达了目的地。

李汐吩咐道:“小二哥,你且让手下的人把这些米搬进去。”

随后,她慷慨地给了小二半两银子作为报酬。

得到赏钱的小二立刻精神焕发,迅速指挥手下人搬运粮食。

这里是一所慈幼局,收留了两百多个弃儿。

当初了解到这段背景故事后,李汐深感震惊。

原来,这座慈幼局的前身是一座尼姑庵,起初由住持收养了二十几个被遗弃的孩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抚养这些孩子的支出越来越大,尼姑庵的经济压力日益加重。

幸运的是,在穆城的知府的大力扶持下,尼姑庵转型为慈幼局,并得到了朝廷的赞赏。

知府因此得到了升迁,自从他离开后,新上任的知府对慈幼局爱搭不理的,导致这里的日子愈发艰难。

环境恶劣,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极差,甚至连院长也显得营养不良。

李汐得知这一切后,调查发现事实确实如此,所以决定伸出援手。

她捐出了三千两白银,给她们用于日常生活所需。

这笔捐款不仅缓解了慈幼局的经济压力,还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时隔三个多月,李汐再一次回到这里。

主持摒尘年约五十,面容慈祥,一身素净的尼姑服,显得庄重而清雅。她带领李汐参观了慈幼局,介绍了这里的变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浮生若梦,一五零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