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第1674章 逐步接管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674章 逐步接管(1/5)

对于军方来说,攻打马尼拉的行动无异于一块诱人的大蛋糕,从国防部到基层的部队,凡是参与了此次行动的人员和集体,都能在战争结束之后或多或少地得到一些非常实惠的好处。国防部要的是执委会给予军方更多的资源和军费,以及政策上的倾斜;将领们要的是扩充手下部队的编制,提升装备水平和战斗力;基层军官们会得到升官发财的机会,普通士兵也会因为这次行动的最终胜利而获得丰厚的作战补贴。

不仅如此,在这场战争中为军方提供辅助的各种单位,比如安全部、海运部、医疗卫生、民政部门等等,在战后也都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新近拿下马尼拉这么一处已经成型的殖民地,就意味着又有许多官职和岗位的空缺出现,这对很多人的职业生涯而言,都算是一个难得的升迁机会。

西班牙人在这里的经营比较粗放,总督府总揽全局,但下面的具体管理工作可就没有海汉社会那么详细的分工了,很多事情都是全部汇总到总督府由阿拉贡内斯一言而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这个菲律宾总督可算是一个土皇帝了,统治权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日子可能要比国内的某些高官还过得更舒服一些。

不过这种统治方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各个领域的工作安排自然是混乱不堪,效率极低,以至于西班牙在这里统治了大半个世纪,也仅仅只是开发了马尼拉城周边百里的范围,甚至都没能在马尼拉湾周边地区建设起第二座城市,仅有一些千人规模的市镇。就连甲米地港这种外国商人和移民聚集的贸易港区,常驻人口也不过才三四千人,远远比不了海汉在城市建设方面的进度和成就。

在海汉看来,西班牙人对马尼拉湾及周边地区的利用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巴石河以北的平原在后世可是著名的产粮区,而西班牙人对这些地区的开发缺乏长期的规划,完全就是任由移民自行操作,而极少有类似海汉种植园或是集体农场的操作模式。如果以海汉的模式,由农业部制定开发计划,那这几十年的时间足够在当地开垦出数百平方公里的农田了。

按照海汉的设想,马尼拉地区完全可以效仿三亚、高雄、石浦等地,在这里依托天然港湾建设一个海湾贸易区。只要附近区域的农业开发能够跟上城市发展的速度,供应足够养活城市人口的农产品,那么马尼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1627崛起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