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第1591章 文教产业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591章 文教产业(1/5)

儋州在大明统治时期就是本地的文化名城,有数间在大明南方都算是小有名气的书院,过去也出了不少知名文人。而海汉在接管了这一地区的统治权之后,也延续了之前的传统,继续保留这里传承了数百年的文教产业。但海汉的做法比大明要更为激进一些,并不是放任这些书院自身自灭,而是由宁崎主管的文教部门对书院的授课内容和经营模式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

原本以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为主要教材,以科举金榜题名为教学目的的传统书院,开始逐步引入了由海汉官方编辑撰写的新式教材,而以就业为目标的新学科也出现在了这些书院中。当然了,在此过程中也不是没有遇到抵触和反弹,但在1631年儋州刺杀案中,儋州忠明书院负责人黄子星因为勾结锦衣卫制造叛乱而被判了死刑,海汉官方因此找到借口,对儋州当地依然坚持传统教学内容的书院进行了一番清理,之后便再无人敢与官方对着干了。

而在此期间,一批得到海汉官方扶持的新式书院开始在儋州文化界崛起,如荀鹏程听过名号的白鹿书院、琼西书院,都是这类跟上了官方步伐的先行者。这些书院早早便开设了各种职业培训课程,用短期密集的培训方式来为海汉发展中所急需的技术性岗位提供人才。这些学科几乎都是对口就业,入学的时候就已经基本确定了就业去向,所以颇受那些急于要改变命运,获得更好生计的穷人子弟的青睐。

对于普通人来说,送孩子去读传统的书院,在接受数年教育之后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再不断地参加科举应试,或许能有机会考取到功名,得到进入官场的机会。但最终能够实现这一结果的人基本是千里挑一,绝大多数读书人终其一生也只是一个普通儒生而已。这种模式的投资时间长,收效慢,而且存在着极大的风险,能收回成本的机会微乎其微。

而海汉所推行的职业教育模式对个人前景的把控更为明确,学员从入学之初就基本知道自己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方向,也明白自己在这里所学到的技能可以帮助自己获得一份生计。至于今后能不能凭着在书院学到的技能进入到更高的领域,比如说官场,那就是各凭本事了。但只要能按部就班地参与到学习中,在书院所花费的时间和学费都必定能在日后收到回报,这可不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所能相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1627崛起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