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六章 外贸做的好(3/7)
县人民都看了一遍。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只是印了几万份,大家互相传递一下,也就全都看过了一遍。让晋陵人民知道了北京人民的状态,更重要的是,让人们知道了晋陵县城的变化。
毕竟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来过城里的,只是听说好,却不知到底如何好,这一次也是给晋陵人民展现了一下县城风貌。
县城越好,农民们想到家里的儿女在城里,也就越好。
事实上发展到现在,下边的各村里,都有人进了厂,只是人数多少的问题而已。
这个名额是县里定的。
原本时候,农村人口生活,只有两条路。要么当兵,要么种地。这时候都研究裁军呢,当兵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名额是真的有限。
眼下县里拿了纺织厂的职工名额去分配,给穷地方多分点,富地方少分甚至不分,算是雨露均沾了。
当然总的来说,还是执行着王言的意思,就是先解决最穷的地方,那边的名额也是最多的,农机也是分的最多的。就是解放劳动力,分担下边的压力。农村的孩子们在纺织厂就食,还能照顾农村的家里,这样进城的、留村的,日子就都过好了……
王言的这一次行动,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在座的没有一个人对北京有那么神秘的面纱,想的都是北京也就那样嘛,首都人民也没咱们舒服嘛。
只有徐县长扯着嘴角,不知该怎么说……
如此热闹一通,王言说起了第二件事。
“现在厂里的条件不错,对咱们的老干部也要予以优待,都是干了大半辈子的老革命,也得让老同志们享受享受。所以我提议,由纺织厂出钱,建一个老干部休养所。在咱们县里找个好地方,退休的、疗养的,都能享受一下,算是退休待遇吧。”
不等别人同意,徐县长先表示了不同意见,“王言,现在还不是享受的时候,我们党的干部,还是要的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盖个干休所,都可以修条路了。”
他脑子一转就知道王言的想法,就是团结本地的领导干部,形成晋陵本土的利益集团,以此来对抗市里,甚至是省里。
当然这个对抗,不是造反,而是做刺头,当无赖,有利的时候就配合省市的政策,不利的时候就死命的滚刀,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