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81章 歼轰7的未来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81章 歼轰7的未来(1/4)

在经过了前面如此长的铺垫之后,张振华选择同意常浩南提出的建议几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开始讨论一些具体技术方面的问题吧。”

常浩南重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经历过后世的他很清楚,技术研发是一个双向奔赴的事情。

虽然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买办思想肯定是有问题的,但反过来想,用户投了钱,决策者扛了压力,如果研发单位迟迟不能让他们收到正反馈,那别人对于自主研发这件事情产生迟疑也实属正常。

所以无论是对于430厂,还是对于准备蹭973项目的常浩南来说,都得赶紧拿出一些短平快的东西出来。

确实有点急功近利的意思,但做项目的规律就是如此。

这也是贸工技路线的合理性所在,先做生意,实现一定的原始积累,求得生存,然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进行销售,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只不过有些人搞着搞着,就只顾着原始积累,把后面的工和技给忘光了。

但常浩南显然不会是这样的人:

“磨粒流加工只是精工计划的一个开始,不过磨削加工一直以来都是咱们的短板,所以我想,这个技术应该能解决你们眼前的燃眉之急,至少能拿出一些成果来,先把涡扇9这个项目给保住。”

“所以,张主任你可以具体说一下,在国产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咱们分析分析有哪些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先进行重点攻关,也算是给上级部门,还有航空兵部队一些信心。”

“至于那些不能马上处理的,可以先列个清单,同样的问题在未来的涡扇10项目中也可能遇到,我们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把它们作为精工计划的重点研发方向。”

“除了深孔和细管类工件之外,加工方面面临的问题确实还有不少。”

张振华的面色也稍稍舒缓过来了一些:

“比如发动机的高压涡轮轴承采用浮动环式封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轴承温度上升,就会导致残留在封圈处的滑油结焦,浮动环卡死,与轴体出现摩擦,密封效果下降很快,地勤几乎要在每次飞行结束之后对这个结构进行清理,但实际寿命还是只有预期的一半左右,所以当初进口的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