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冠军」

第211章 足球永不被污染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211章 足球永不被污染(2/3)

拿着一个小布袋硬要塞给方蔚然:“买水,给他们喝。”

布袋打开,是一叠零得不能再零的零钱,一毛两毛,一块两块,一个自媒体博主自告奋勇帮忙,数了半天将将凑整五十块。

这五十块是吴顺的阿婆卖卷粉,卷冰粉攒下来的。

老阿婆不懂足球,只晓得孙子每次挝球回来都累得半死,缸里的井水一口气喝一大瓢。她想着天气热了,跑来跑去挝球更是热得慌。县城的球场没有古井,只能买水喝,那就给球队买点儿水吧。

这些镜头,还有人说是云头寨自导自演,之后却有越来越多的镜头,让远在网络另一端的观众不得不相信:古州的三宝杯,大概真是世界上的另一种足球。

云头寨的老对头麻章村率先发起倡议:拒绝商业广告,踢纯粹足球,快乐足球。二十支参赛球队都响应了。当然,平潭二队的面粉球衣不算商业广告,算宣传本村支柱产业。大家约定,为自己的村寨踢球,也为自己的村寨代言。

“除此之外,哪个敢收钱打比赛,就一辈子吃不到酸!”

球员为村寨踢球,村寨自然要为球员扎起。不仅要来观赛加油,各村寨的村民还不约而同换上了节日才穿的盛装。他们住得都很远,需要提前出发。寨老们会算着时间,到村口敲响铜锣,提醒爱美的腊咩尽快盘好头发。

他们担心迟到,总会早早来到体育馆。有的村带上了芦笙,有的寨抬来了大鼓,什么都不带的也有一副好歌喉。在比赛开始之前,就是各村寨比拼才艺的时候。

为了看比赛,连晚饭都不顾上吃,于是他们又把自己做的粑粑、卷粉、腌菜都带来了,一边看球一边分享。渐渐的,体育馆四周也摆满了小吃摊,每个有比赛的周末都人头攒动。

于是许多人第一次知道,古州居然有这么多个民族,又有这么多种特产。各条视频下方求购买链接,求云品尝的评论不断。

又一场比赛,两支球队鏖战到晚上十点。中场休息时,阿婆们围到球员身边猛扇蒲扇,为他们驱赶蚊虫,也驱赶初夏的热意。

就这样一场比赛接一场比赛,观众越来越多,赛事越来越精彩,龙峤和他的黑料似乎已经被遗忘。

云头寨的球员却一直记得他们的教练被留在了场外。

在目前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他们是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