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明,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明,欣欣向荣,蒸蒸日上(3/9)

杰。

当然,这俩人,朱翊钧一个也打不过,他还是心里有数的。

徐渭,大明长崎总督府总督,孙克毅松江孙氏前掌舵人,现在长崎市舶司市舶使,掌管长崎到大明的商舶往来和货物调度,以及征税的都饷馆,长崎市舶司去年送到京师的税金为十二万两,总督府送到大明的倭银,为一百五十七万两。

十二万的税金,自然不能和松江市舶司的一百二十三万银、福建市舶司的七十二万银相提并论,但作为建立在敌人地盘上的总督府,存在的意义,远大于税金。

徐渭和孙克毅带着极为忐忑的心情,回京述职来了,长崎总督府的一切,都交给了首里伯陈璘打理,陈璘带着五艘五桅过洋船,到长崎进行武装巡逻,威慑倭寇,才让二人有了离开的契机。

水师总兵、番都指挥、首里伯陈璘的首里,是原来琉球国的都城,首里府。

徐渭在京师的时间很久,长达七年有余,只不过记忆非常不美好,他这七年一直在天牢里住着,他在天津卫上岸的时候,看着极其繁华的天津港,心中感慨万千,大明在开海的发展中,有些矫枉过正了。

天津卫塘沽港,因为渤海冰封的关系,所以并不是一个国际港,更像是个沟通国内的港口,但即便是塘沽港,也有一座万国城,这座万国城虽然不大,但里面有些波斯、红毛番、倭人的商贾。

从完全封闭,到完全开放,转变的速度之快,让徐渭心中阴云密布。

矫枉者必过其正,这是政治的基本逻辑,徐渭非常明白。

“以前这里就是个渔村,我从京师出来之后,行至这里,饿殍遍地,现在繁花似锦。”徐渭对着孙克毅说起了过往,这是他第二次到天津卫,上一次他刚被放出来,从这里去了辽东,他用四个字形容了当初的破败。

饿殍遍地,就是饿死的人,走一段就能看到,这四个字是大乱之世的征兆,彼时的徐渭极为担忧,天下恐有大乱。

京畿、北直隶因为两次入寇,人口锐减,耕地荒芜,入眼皆是暮气沉沉,现在一切都是欣欣向荣。

“我第一次来天津卫是开着画舫来的,陛下来天津卫接俞帅回京,那次画舫被陛下给抓了个正着,我还惊虑了许久,生怕招惹到了天怒。”孙克毅也来过天津卫,天津卫的变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朕真的不务正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