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经心的炫耀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经心的炫耀(3/10)

大明一共两次主少国疑,一次是正统年间的明英宗,三杨辅政,一次是万历年间,张居正辅国。

朱翊钧始终觉得历史给三杨太多的赞誉,三杨并没有教育好明英宗,更没有留下一个鼎盛的大明朝,远不如张璁、张居正当国时的成就。

人家张居正给朱翊钧留下了能霍霍三十年的遗产,三杨留给明英宗的可是个千疮百孔,国事危如累卵的大明朝,都是文臣,三杨饱受赞誉,张居正居然混了个褒贬不一。

大明全境一年能出十万两白银,这都算是丰年了,这点银子根本不够用了发行货币。

现在得益于海外白银的输入,大明终于将白银货币化提上了日程,而负责这一切的是新入阁的大司徒王国光。

杨博曾经说过,王国光慎独,就是特立独行,志向高洁不愿意与旁人同流合污,他就是想做自己的事儿,他的主张是国富民强,而不是富国强兵,和张居正的新政有重合的地方,是同志、同行、同乐之人。

杨博说张四维首鼠两端不为人臣,说葛守礼憨直,说王国光慎独,杨博看人真的很准。

朱翊钧和王国光聊了很久,才确定了扩大铸钱的规模,将兵仗局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从每年五十万银币的规模,在五年的时间内,升级到每年一百五十万银币,同时加大对云南滇铜的开采力度,将铸铜钱的规模从现在的每年三千万钱,在五年的时间内提升到每年三十亿钱,而滇铜的开采和铸钱,需要黔国公府的支持。

王希元前往云南任巡按主持滇铜之事,黔国公已经表态,全力支持,而且从王希元的奏疏上来看,黔国公府真的在全力支持开采滇铜,要人给人、要粮给粮,平整官道驿路、疏浚水路、遣使与土司苗民沟通有无,确保滇铜顺利开采还出滇铸钱。

黔国公府考虑的和当地势要豪右的完全不同,黔国公府的权力来自于大明皇帝的册封,如何通过开采滇铜,增加朝廷在云南的影响力,是黔国公府首先考虑的问题。

因为在云南,大明朝廷的影响力,实际上是通过黔国公府实现的,大明朝廷在云南的影响力越大,黔国公府的收益也就越大,交通、经济、文化等等,朝廷和黔国公府是互利共生的关系,云南郡县属于中原王朝得从忽必烈攻破大理算起。

在忽必烈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朕真的不务正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