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二章 征讨(二合一)(4/7)
外。李徽如此干脆的表态,倒是令人疑惑。根据之前此人的脾性,要他帮忙,定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彭城广陵二郡便在上一次被他攫取到手。此番若是要他出兵相助,怎么可能不提出离谱的条件来?
徐州这几年发展迅速,粮草物资装备根本不是问题,李徽难道只是为了这么点蝇头小利便愿意帮忙?这绝无可能。
王绪的意思是,不必给李徽机会。这厮恐怕别有企图,一旦允许他出兵,他很可能以此名义大举兴师。这厮恐怕有意将手伸到淮南之地。以攻豫州之名,将广陵彭城以西的淮南之地尽数占据,届时赖着不走,岂非让他占了大便宜。
李徽已经拥有了徐州之地,若再任他扩张,将来更难处置。虽说有他相助能够更有把握的解决桓玄的问题,但留下来的后患也更大。王绪说,莫如蜿蜒拒绝他出兵的好意,只要他的态度是帮着朝廷的,不出兵便是最好的结果。
司马道子深以为然。再次命人送信给李徽,高度赞扬了他忠义为国的态度。但也表示,桓玄之事朝廷有能力处置,无须东府军出兵。东府军肩负守卫北地边镇的重任,燕国最近动作频频,东征西讨,好战之极。徐州不容有失,还请李徽守好边镇,以防燕国乘大晋内乱之际南下进攻。
这些当然是场面话,真实意图便是不让李徽插一脚,掺和此次之事。只要李徽保持中立,那便已经达到目的。
李徽回信表达了遗憾之情,但同时也表示,东府军会严密监视北边之敌,不会给对方任何机会,请朝廷放心行事。
得到了李徽的保证,司马道子决定出兵。
……
三月天气温煦,春风怡人。
建康城东石头城下大校场上,旌旗如云,刀枪如林。
高高的检阅台上,会稽王司马道子等一干文武官员众星捧月一般的簇拥着大晋皇帝司马德宗。这几年,司马德宗长大了些,但是还是那副呆头呆脑的模样,智商上毫无长进。
但这不重要,他越傻越痴呆,对司马道子而言越是有用。大晋不需要一个精明的皇帝,有他这个皇叔摄政王在便够了。
蓝天白云之下,校场上兵马云集,旌旗招展的场面让人心情愉悦。司马道子满意的看着这些兵马,这些都是自己这几年苦心经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