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撷萃」

儿戏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儿戏(1/2)

难民大量涌入,那就下令,让难民提敌军人头入城。

然后再率众杀出,让人引导难民跟着抢人头。

打完仗后,以人头多寡来安排住所。

如果没有人头,那就限令期限内离开。

至于城中百姓,自然也是全民皆兵,不然充公住所给难民。

这是不讲道理,可战乱期间,这已经是很人性化的了。

一旦落入蒙古人手里,他们屠城起来,苦难远甚于此。

所以说脑子清醒的人都不喜欢战争。

战争太残酷了。

宁为盛世犬,不为乱世人。

在乱世,人如草芥。

郭靖既然扛下了,那么就要做得周全一些。

不然的话,军民一起指着他骂,哪有那么浪漫,还当他是英雄。

他平台空降,那就是英雄?做梦吧!

原文是———郭靖将守城官交与黄蓉看押,自行绰枪纵马出城。黄蓉命守城官将甲胄脱下,交与郭靖穿戴,在郭靖耳边轻声道:“假传圣旨,领军出城。”郭靖心想此计大妙,当下朗声大叫:“奉圣旨,襄阳安抚使昏庸畏敌,着即革职,众军随我出城御寇。”他内功深湛,这几句话以丹田之气叫将出来,虽然城内城外叫闹喧哗,但人人听得清清楚楚,刹时间竟尔寂静半晌。慌乱之际,众军哪里分辨得出真伪?兼之军中上下对吕安抚向怀离心,一听昏官革职,有人领军抗敌,四下里齐声欢呼。

郭靖领了二三千人马出得城来,眼见军容不整,队伍散乱,如何能与蒙古精兵对敌?想起“武穆遗书”中有云:“事急用奇,兵危使诈”。当下传下军令,命一千余军士赴东边山后埋伏,听号炮一响,齐声呐喊,招扬旌旗,却不出来厮杀;又命一千余军士赴西山后埋伏,听号炮二响,也是叫喊扬旗,虚张声势。两队军士的统领见郭靖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各自接令领军而去。

待得难民全数进城,天已大明。耳听得金鼓齐鸣,铁骑奔践,眼前尘头大起,蒙古军先锋已迫近城垣。

黄蓉反手一拂,拂中了那守城官的穴道,将他掷在城门后边,从军士队中取过一枪一马,随在郭靖身后。郭靖朗声令道:“四门大开!城中军民尽数躲在屋中,胆敢现身者立斩无赦!”其实他不下此令,城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流年撷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