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撷萃」

回忆每天写的回评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回忆每天写的回评(1/2)

昨天写完后睡得很香沉。

一觉睡到大天亮,还一夜无梦。

看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还是好的,尤其是定时发送,这个习惯是我学来的,而且尝试过之后,感觉到了好处,这才保留下来的。

前几年听得到app里《罗辑思维》的节目,其中说到定时播报会让人放心,而且坚持下来也就这么回事,并不累的。

当时我是留心了,所以学了过来,在几个场合去应用的。九九九)xs(

其中一个场合就是每晚在武侠群里,固定时间的发送回评。

那是从2018年开始的,一开始是梁羽生家园论坛的斑竹组团看网络大电影《七剑下天山》,原著党对于改编的剧作总是又望眼期盼,又咬牙切齿。

期盼的是看看把原著搬上屏幕,把心里的形象展示出来是什么情形。

可恨的是,有些情形是无法再现的,这时候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恼怒。

看了之后,我是觉得创作人员是细读过原著的,有些改编一看就知道是顺着原著的意思来修改的,不是最像,却很相似。

隐约可见,是那么个味道。

于是我就写评论,这个评论与其说是剧评,还不如说是结合了网大,在推广原著。

的确,看过原著的人是觉得原著更好看。

一开始我也只是顺着自己的思路去写,可没想到那个剧评我写了一个系列,一共七天,一天一篇评论,写到后来,我就想索性结合《七剑下天山》的书名,写七个人物的评析吧!

于是出来这么一个系列。

我不知道别人的评论怎么写的,好像有人说,要好的坏的都写,这叫客观。

我是从小就看着梁羽生的书长大,对于一些人物都有久别重逢的欣喜感,对呀,历经风雨,回头望时,原来你还在,一起都还在,那种喜悦和温暖是难以名状的。

所以我写的时候是带着久别重逢的感情在写。

而且《罗辑思维》里有一档节目说的是,别去批评指责人家的不是,那好像是在解说一位历史人物,而是要还原当时的情景,理解人家的无可奈何,人家的憋屈和妥协都是迫不得已,而且已经是最好的选择,最优的方案了。

我是蛮喜欢这样的观点,所以就用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流年撷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