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龙定鼎」

第255章 军队编改革1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255章 军队编改革1(1/3)

赵云听着两位军师的提议,其实心里早就有了计划,汉朝的军官等级非常不合理,比如说屯长是比二百石级别,而他的上司军侯则是比六石级别,屯长想要往上爬,就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转至地方,担任尉史、佐尉、县尉,还有大县、上县、下县、次县之分,最少要升至上县县尉比四石的级别,才有机会被选中成为四百石的副军侯。

另一条则是走条兵牙将路线,就像赵云一般,而这一条是难走的,因为你需要得到千石以上官吏的赏识,同时还要有很大的机遇,否则从屯长转地方,再转回军队任职,可能需要十几年的时间,甚至永远也转不回去,因为在汉朝当官升职,需要自己的门第背景。

从屯长到军侯就成了一道坎,也使汉军的军官梯队出现脱节,当然这也是汉朝皇帝的一种制约手段,若是一位将军没有担任地方太守一职,他就没有军侯以下的后备军官可用,扩军也会成为一道难题。

汉军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秩比二千石的武官竟然多达五个位置,中郎将与偏裨将军可以指挥校尉、都尉及郡尉作战,但是他们竟然是一个级别,拿一样的薪俸,享受一样的待遇。

秩比二千石便成了武将的另一道坎,若非有过硬的军功,或者是有尊贵身份与家庭门第,多数武将都会卡死在这一级,一直到老还是比二千石。

以上两个问题,使征东军扩编,成为了难题,一则乐浪只有二十八个县尉做为后备,征东军无法快速扩编曲这一编制,二则征东军营这一编制,已经到了十个营,再增加就会出现指挥上的问题。

先前赵云将关羽、高顺、褚燕提为校尉,就想在作战时,由三位校暂为分路指挥官,如高顺就负责西北一线的防务,某种程度上能缓解指挥问题。

如汉灵帝既然封关羽为偏将军,高顺为裨将军,赵云想着索性就实行军改,将后世的三三制编制,套用到如今的汉军编制。

为此赵云专门研究了几天,并且还将公孙圆月与蔡文姬等识字妻妾,拉到自己的书房当起了秘书,眼下赵云官面有两位秘书长,一位是征东将军长史公孙范,专门为赵云处理军事文书及将军府的办公事宜,另一位是乐浪太守长史张岐,专门为赵云处理内政文书及办公事宜。

而赵云的都乡侯府,如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见龙定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