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和古人一起读史书」

第 92 章 僖公元年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 92 章 僖公元年(2/3)

国人来向鲁国索取鲁国之前许诺的财物。那他凭什么这件事情要往前追溯到庆父之乱。庆父当年自知上位无望,于是逃到了莒国,鲁国于是以重金与莒国交换庆父,莒国同意了。

但是庆父人都死了,这桩交易按理说在当时已经完成了,一手交钱一手送人,结果莒国现在又来索取财物,这就不太厚道了。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当时鲁国言而无信,莒国给了人鲁国却没给钱。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不是特别靠谱,一来莒国也不是傻子,二来鲁国大概是各国中最要脸的那个,向来自豪于先祖周公制礼作乐。

虽然他们离谱事情也没少干,但是这种公平交易都不履诺纯属损人不利己,又何谈在莒国再来索取财物之后,悍然起兵与莒国干了一架这么理直气壮呢

是的没错,季友执政以后第一次绽放光彩就是带兵去把莒国打败了,还抓了莒国国君的弟弟,大胜而归。鲁僖公因此封赏他汶阳之田与费邑。古地名里的阳和阴绝大多数都和地理位置有关,所以汶阳是汶水之北。

僖公元年的最后要提到的事哀姜,前面说到,因为齐桓公觉得哀姜很丢人是齐国的污点,所以就把哀姜杀掉了。她毕竟是鲁庄公明媒正娶的夫人,所以人死以后鲁国还是向齐国要求接回她的尸体。

左传中经常会有“君子”对某某史事的评价,这种评价通常都非常符合当时的道德标准。至于这个君子”是谁,或许是孔子,或许是左传的作者,完全不知道呢。嗯,但其实左传的作者也不是那么确定,姑且当做是左丘明好了。

关于哀姜被齐桓公杀掉这件事,君子是颇有微词的,也就意味着按照当时的道德而言这不太合适。这里提出的意见是,齐国杀哀姜这件事过分了。这句话并不是说哀姜不该付出代价,关键在于女子“从人”。

何为“从人”我们前面提到先秦时期这些贵族女性大多比较自由,不论是婚恋还是政治地位看起来都比后世要好得多。但是从例如息夫人身上,也已经可以发现在当时的标准道德中,其实已经存在一些比较迂腐的东西了。

而“从人”其实基本已经与我们今天提到的“二从”意味相通了。正是因为哀姜已经嫁入鲁国,是鲁国的人了,她的罪过也是在鲁国犯下的,所以没有由齐国代为征讨的道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直播和古人一起读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