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将加冕为王」

第二百五十三章 克洛维式营地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三章 克洛维式营地(1/6)

“所有人——隐蔽!”

望着从天而降的炮弹,情急之下的卡尔·贝恩再次喊出了那句熟悉的口头禅,拽着身旁还没反应过来的参谋官躲进了掩体。

下一秒,两人刚刚站着的对方巨大的烟柱直接冲天而起,卷动的气浪差点儿把总参谋长砸晕过去。

即便如此,他还是强忍着晕眩又从堑壕里爬出来,掏出随身携带的望远镜看向被炮火覆盖的正前方。

在他视野所及的方向,打着金色鸢尾花旗帜的帝国线列兵们已经开始翻越外围的土坡,向着据点营地内侧杀来;而被炮击打懵了的克洛维士兵们根本组织不起任何像样的防御,在稍微试图反抗之后便快速组织撤离,退到了第二道防线。

虽然说是营地,实际上因为时间充足,而且自己占据着高地一早就发现了这支帝国大军,所以卡尔·贝恩完全是按照“要塞”的标准来修建的——也就是标准的克洛维式营地。

这完全是“大陆军战术”发展到极致的产物:克洛维人强调步兵的重要性,同时极大的压缩火炮在军队里的编制以降低成本,再加上几乎可以视为不存在的骑兵,导致军队的机动性不说灵动迅捷,也基本算得上单方面挨打。

因此曾经的陆军部就制定了这样的战术:以炮台阵地为基准,修建有三面或者五面——当然也可以有更多面——土墙的小型堡垒,并在土墙后方深挖堑壕,堑壕后方再构筑堡垒,然后层层递进…堑壕之间构筑射击位,炮火轰击区,以及据守和切断敌人进攻的坚固工事。

这样“造个乌龟壳,然后等着挨揍”的战术在克洛维陆军内部相当流行,因为它真的好用而且便宜:只要有个五六门大炮,六七千士兵的步兵师,就能和同等编制的帝国大军打得有来有回。

除了完全放弃一切进攻手段,完全不适合应对遭遇战之外——修建工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它真的找不到任何明显的缺点。

这种经典战术过去倒是没怎么在风暴军团发挥过,一方面这支“杂牌军团”基本是东拼西凑出来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过充分的专业训练;其次是安森·巴赫相较于防御工事,他更擅长的其实是各种快速迂回转进,不断进攻的散兵线战术,防御永远只是手段。

因为时间足够充裕再加上手头火力也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我必将加冕为王